第(3/3)页 宰相中书侍郎岑文本,黄门侍郎刘洎,也跟进说必须严查。 殿上风向急转。 一桩桩一件件, 武怀玉西征许多事都被翻了出来,什么治军无方,纵兵劫掠,什么私分财物,擅自发兵,收受贿赂、以权谋私,任用私人,甚至私通疏勒王后这样的事都被列出来, 还有人甚至把武怀玉以前的一些事也拿出来说, 御史台拿出的那些弹章里,甚至还有人说武怀玉心怀不轨图谋造反。 总之,来势汹汹。 武怀玉跪坐那里,心思急转,他没慌,还能稳的住,因为他相信皇帝不太可能这个时候要这般直接弄他。 也许还是跟当初对付李靖一样的套路, 立下大功后,皇帝先挑小错,打压一番,再来赏赐。这样既能压低一些封赏,也能敲打敲打立功的臣子不让他飘了。 殿中热闹起来, 皇帝起身,居高临下问武怀玉, “对御史台弹劾你的这些罪行,你可有解释?” 武怀玉顿首谢罪。 “有人说臣谋反,那是诽谤诬告,臣绝不认。臣遇陛下时,仅是一捉钱令史,是陛下赏识提拔,这些年陛下对臣也是信任有加,臣铭感五内,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岂能有那不忠之心。” “有人弹劾臣治军无方,驭下不严,甚至说臣擅自用兵,跋扈专权,收受贿赂等等, 臣也是绝不认的,臣统兵在外,相隔万里,岂能事事请事朝廷,战机稍纵即逝,臣既然受陛下委以帅印,就得能够自主决断。 至于说分赏将士财物等,臣也不觉得有错,将士们征战在外,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卖命,打下城池攻下土地,缴获了些钱财牲畜,拿出些分赏将士,这又何错之有?” 武怀玉在殿上情绪激动,对于弹劾他的罪行,一条都不认。 就连有人拿安禄山抢掠龟兹并与龟兹王后王妃私通之事攻击他,他也不承认。而他自己跟疏勒王妃的事,他更不认。 这倒不是武怀玉以为这些事没证据查不到, 他这也不过是配合皇帝表演。 很多事情,本就是错了,也都是能查到,甚至皇帝肯定是早已掌握了证据的,但他还是要否认,就是为了让皇帝抛出证据,好给皇帝进一步处置的理由。 果然, 在武怀玉拒不承认后, 御史大夫张亮当殿呈现了许多武怀玉的罪证。 安禄山抢掠龟兹跟王后王妃私通,武怀玉跟疏勒王妃私通,私分了大量钱财给士兵,许多安西军以及突厥等仆从军的战后抢掠等等,还有武家在西域买了许多地,做了许多随军生意,赚了许多钱。 甚至武怀玉大量重用自己的义子、学生、旧部、亲朋,安插他们安西要职等。 当这些都一件件摆出来时, 武怀玉不再反驳。 李世民站在那,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, “怀玉你率军西征,立下大功,此后都护西域,又屡立功勋,这些功绩朕一笔笔都给你记着,可你也不能因此就飞扬跋扈,行事无所忌惮。你在西域犯了不少错,如今证据都在,你为何还要矢口否认呢?” 说到这,李世民又转头问大理寺卿刘德威,刑部尚书李道宗和御史大夫张亮, “怀玉犯的这些事,按律当如何处置?” 刘德威说当削夺官爵革职,李道宗说当免职, 张亮则说按律该杀,但武怀玉功高,又是三公、宰相,所以可八议减罪,当革职夺爵归家反省。 三法司的这个意见一出, 殿上房玄龄高士廉魏征马周等又站出来为武怀玉说话,认为罪不至此。 皇帝站在那, 沉默了许久,缓缓道,“前朝时,大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,可隋朝却只记其过不奖其功,后来还冤杀史万岁,引的天下离心离德,因此最后灭亡。 朕不能这样, 你的功勋谁也抹杀不了,但你确实也犯了许多过错,有功当赏,有过也得罚,朕赏赐你实封五百户通前两千五百户,加太子太傅,其余勋封如故。 但你的过错也得罚, 就免去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衔,左迁营州都督、安东都护,即刻驰驿赴任!” 这个结果出来, 又是个所有人没料到的。 处罚重吗? 说重也重,毕竟堂堂三公、宰相,立下如此大功,结果回来反罢夺宰相贬降辽西, 可是以御史台弄出来的那些罪状,加上武怀玉还拒不承认,真要较真,杀头都够了。 现在仅是罢相贬外,仍还保留司徒、宋国公爵位,甚至还加了太子太傅,以及五百户实封,这贬的也不是司马这样的闲职,而是营州都督兼安东都护, 说也还是留了情的。 “臣谢陛下法外开恩,” 武怀玉顿首拜谢,心里却是有些迷惑,皇帝搞这么大阵仗,只为把他贬去辽西? 那他昨日请求外放辽东经略皇帝为何不答应,还多此一举? 只为敲打自己,还是说让皇帝的处置合法合理合情,不显刻薄寡恩? 即刻赴任,就是今天就得出发,且须日驰十驿以上赶路, 挺无情的, 不过武怀玉还是很淡定的接受了, 昨天请求经略辽东,晚上跟姐夫马周聊过后,又觉得皇帝可能是要让他任右仆射,在长安闲坐几年。 现在这个结果, 倒也还好,只要不砍头,贬降或革职,对现在的他来说,都不是坏事,甚至还能算是好事,这意味着他过关了。 哎, 不过心里,要说没半点失望也不可能。 李世民是个好皇帝,做的没毛病,但绝不是啥好人。 (本章完)